您好,欢迎访问半岛.综合体育(中国)官方入口!

全国咨询热线

0372-3693518

2011年环保工作总结

发布时间:2024-01-31 22:54:15浏览次数:

  2011年环保工作总结年我市环保工作取得六个“进一步”的成效,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,我局被国家人社部、环保部评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,被市委、市政府评为年度市级机关部门综合考核优胜单位。

  在我市平均气温升高、降雨量减少、上游来水水质恶化的不利条件下,市区60条河道中59条水质较好(西市河因房地产开发筑坝断流水质一般)。我市3条入太湖河道和主要湖泊水质总体有所改善,尤其是境内太湖(即竺山湖)蓝藻产生量大幅下降60.6%,2007年来首次消除大面积“湖泛”现象。与去年相比,武进港、太滆运河、漕桥河等3条入湖河道水质中高锰酸盐指数、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1.1%、4.5%和9.1%,竺山湖、滆湖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3. 2 %和16.2%。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3天,占总天数94%,与上年持平。

  1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。年初,我市生态市建设通过国家技术评估,对照整改意见,认真分析梳理,分解落实任务,全力以赴完成整改。6月8~9日,国家考核验收组对我市建设国家生态市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验收,我市成为全国第二个通过生态市建设国家考核的地级市。(1)加大投入妥善解决环境问题。列入全市《“环保再行动,生态再提升”工作方案》中的3335个项目已完成3277个,完成率达98.3%,年度项目总数比2010年增加了548个。(2)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。金坛市和武进区完成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工程,共投入1.22亿元,整治面积184.67平方公里,受益人口8.87万人,明显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。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正加快建设。我市连片整治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,受到国家环保部和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。(3)深入建设“细胞工程”。 将15个全国环境优美镇提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,建成国家级生态街道2个、国家级生态村5个,新增省、市级生态村85个、绿色社区34家、绿色学校54所和环境教育基地3个。(4)推进土壤污染防治。常化厂土壤修复工程被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列为示范工程。我局会同国土、规划部门下发了《污染场地土壤管理办法》,制订了污染场地土壤管理工作流程,对土壤修复全过程实施严格监管,组织中荷合作土壤污染修复项目。(5)强化生态宣传教育。全市深入开展高密度的媒体宣传,组建了首个生态文明宣讲团,组织了农村生态科普宣传“四个一”等近20项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。

  2、积极准备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。按照市党代会提出的“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”的要求,编制了《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》,完成了《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》(2011-2015年)初稿。武进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,生态文明区的建设已进入第二年;溧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获溧阳市批准实施;金坛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,已报金坛市审议。

  完成“十二五”减排规划编制,市政府与各辖市、区及有关部门签订了“十二五”减排工作目标责任书。全市深入推进工程、结构和管理减排,坚持严格的环境准入门槛半岛.综合体育入口,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新一轮化工行业专项整治,关闭了120家化工生产企业,完成205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(其中强制性的135家,自愿性的70家)。全市8个省级开发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7个,比例达87.5%。市委组成督查组加大对减排目标督查力度,全市建成投运全年175个重点减排项目。完成所有减排项目现场核查、监督监测和台账审核,对新增的国控污染源均安装了在线监测装备。

  1、强化太湖治水。全部完成358个太湖治理项目,全市实现了太湖安全度夏防控目标,驱散了我市长江水域非法过驳浮吊。

  3、推进蓝天工程。制订《常州市“蓝天工程”三年行动计划》,完成7家废气重点源的搬迁或停产、37家重点源的废气整治,完成滨江化工园区81家企业344项整改措施,计划在三年内关停该园区内30家不符合要求的化工企业,已有10家签署了收储搬迁协议;拆除中心城区325台懒汉炉,完成58台燃煤锅炉改造,把“高污染燃料禁燃区”扩建到127平方公里;配合公安部门强化高污染车辆限行管理,每月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,完成1901辆“黄标车”更新淘汰;完成140座加油站、3座油库和89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。控制施工扬尘,开展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巡查专项行动。加快建设灰霾自动监测系统,已具备PM2.5等指标监测能力。

  4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。全市环保系统开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环保“百日行动”,积极推进全市重点信访的化解,完成“绿色护考”和农业、渔业用水时期的安全监控、预警和事故防范工作。市环境监测中心为环境监管、执法提供手工和自动监测数据近130万个,建成较为规范的自动化环境监测监控网络,及时掌控全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。全市共出动监察人员8万余人次,检查企业3.5万厂次,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24件。同时,严格辐射和固废监管,保障环境安全。

  1、升级绿色信贷措施。在原来每半年1次开展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工作的基础上,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环境信用等级的每月动态评定,每月汇总并立即提供人民银行纳入企业征信系统,用足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:金融机构对环境信用等级评定结果“绿色”(很好)和“蓝色”(好)的企业,在规模、期限和利率等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,积极支持企业增加环保设备、设施投入,对污染源实施综合治理,提高其持续发展能力。年内,环境行为信用等级在“蓝色”及以上企业获得的比年初增加37.8亿元,其中28家中小企业还享受了利率优惠5800万元。对评级为“”(一般)及以下的企业督促污染治理和整改,限制直至停贷、收贷。该政策的实施有效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,改善环境行为,全市企业恶意偷排现象大为减少,引起央视等7家中央媒体关注和专题采访。

  2半岛.综合体育入口、有序推进公益诉讼。会同市检察院、中级法院、公安局建立联动机制,注册成立了常州市环境公益协会,该协会作为主体,将对恶意破坏环境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,已对一起危废恶意倾倒污染事件立案侦查,对违法排污行为起到震慑作用。

  3、加快环保管理信息系统建设。制订计划加快建设常州市环境信息化工程,一期工程上线试运行,整合了局数据中心、办公自动化系统,以及建设项目、行政处罚、排污许可、固废危废管理、效能监察等业务协同系统,将逐步实现并完善环保管理在统一平台上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办理,对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进行跟踪监督,逐步向“数字环保”迈进。

  4、落实环境信访属地管理责任。完善实施乡镇、街道主要行政领导环保问责制。通过月度点评会、信访分析专项会议和通报制度半岛.综合体育入口,督促辖市、区各级领导重视和调处环境信访。实施约谈制度,会同纪委监察部门对信访投诉热点乡镇街道及辖市、区环保局领导进行约谈。通过挂牌督办的方式推进重点、难点环境信访问题的解决,整改到位17起环保挂牌督办案件,全市环境信访总量比上年下降1%,按期办结率达99.8%,满意率达81.9%,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,未发生因环境纠纷引发的赴京、去省重复集访。

  5、全面推进环保找差活动。在全国率先实施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,以城区40个乡镇为网格单元,已聘请了53名监督员,对区域内环境问题每日查找上报,并与环保监察人员找差比对,每月召开专题信访分析督办会议,落实相关制度,形成常态化的找差和分析、督办机制。年内已找出各类环境问题702个,完成整改358个。

  6、健全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环境监管。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制度,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从主要节点管理拓展为全过程管理。即对建设项目从审批、试生产、环保“三同时”验收到通过验收后正式投产的全过程,实施全覆盖的环境监管。除了环境监察人员在审批环节就介入实施现场监管、执法外,由建设单位按规定委托第三方进行环境监理,监督、服务建设单位严格按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、建好各项治理设施、办好各项环保手续。对2001年以来市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清理,现场全面检查了1184个项目,立案查处68个,消灭了原先环境监管存在的“盲区”;与市规划、国土、建设、房管等部门联动把关,共同对建设项目实施综合验收,消灭了原先某些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的“盲区”。

  8、科学系统地提升环境监管水平。结合定期组织召开环保点评会、环境质量分析会和执法与信访工作会议,剖析全市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信访、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有机联系,探寻变化机理和规律,根据研究分析成果,有预见地发现环境问题,有目的地排查环境信访萌芽,从而有组织、有系统、有计划地开展执法监管,力求更准确、更快速、更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,从而促进环境管理上水平,有效推进环境质量改善。

  开展全市环保系统“深入打造环保直通车品牌,加快助推转型升级”活动,今年全市308个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的办结率已达83.1%,会同有关部门为我市争取到大环保资金3.1亿元。“环保直通车”品牌创成首批市级机关优秀服务品牌和省环保厅“十大环保服务品牌”。开展了“510”(我要廉)系列教育活动,以环境道德讲堂建设为平台内炼素质,勤廉并举加强队伍建设。